平博记者:记得有一位摄影人曾说过:“拥有一架数码相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因为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捕捉身边的人和事,记录如画的风景,让美好的回忆定格在小小的机器里。”而作为一名中国摄影家协会的会员,孙主任您是如何看待数码时代的摄影?
要说以前,在胶片时代,摄影这一词汇在多数人看来无疑是一种贵族文化代表,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普通人可“玩”不起。而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随着数码时代的真正到来,随着摄影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摄影并喜欢上摄影,而数码相机更是愈发普及,几乎走进了每家每户,成为多数家庭的居家旅游必备品。摄影逐渐由贵族文化走向大众文化。
相比于传统的摄影,数码时代的摄影有着方便、快捷、直观等优势,人们在拍完照片后不必再和从前一样,需要一个暗房冲洗照片,而是通过手机、互联网便可以与家人、朋友们分享照片中的心情,可以说,数码时代的摄影使我们真正进入到了读图时代。所谓“一图胜千言”,在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今,数码相机可以用真实的影像将所有想要表达的内容一一呈现在人们眼前。
当然,在带来高参与性、高便利性的同时,数码时代的摄影也具有着高挑战性,人们不再满足于只懂些关于摄影的皮毛知识,而是纷纷拿起相机,通过搜索文本资料与不断地实践,学习如何摄影,探索摄影的妙法。
记者:孙主任,您是台州市摄影家协会主席,想必您一定对台州摄影事业的发展有着较深的了解,能具体说说台州的摄影事业发展现状吗?
孙敏:我是1980年开始接触摄影的,如今已担任台州市摄影家协会主席近12年。可以说,台州近几年来在摄影方面取得的成绩还是有目共睹的。就在刚刚结束的第24届全国摄影艺术展中,台州摄影人成绩斐然,共获1银1铜12幅入选的优异成绩,在全省和全国领先。
“走出去,请进来”可以说是台州摄影事业发展始终遵循的准则。近年来,台州市摄影家协会认真贯彻党的文艺方针,围绕台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台州经济和文化大局,积极主动发挥摄影艺术的独特功能,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摄影采风、创作、交流活动,定时定期开展专家讲座,努力打造摄影精品力作,着力培养一支独具个性的台州摄影家队伍,扎实有序地推动了台州市摄影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台州市摄协也先后被评为浙江省文联系统先进集体,浙江省第十二、十三届摄影艺术展优秀组织奖,台州市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并创作了大批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精品佳作,在国展、国际展中取得了骄人成绩。徐小凤、叶文龙获浙江省首届金像奖;叶文龙入选首届省青年摄影十佳;杨萍、沈利亚、吴力被评为省德艺双馨艺术家;叶心源获省摄影杰出贡献奖等。
据统计,近5年来,台州市共有1000多幅作品在省级以上比赛中获奖。同时,台州市摄影家协会充分利用各种途径积极宣传台州、美化台州。协会有一批签约摄影师,分别与新华社、人民图片网、浙江报业视野网等传媒签约,有近千幅图片被各级媒体采用,对扩大台州的知名度、美誉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
记者:在摄影界,一直有着这样一句话:“一入单反深似海,从此钱包不再满。”确实,那些价格高昂并且日益更新的单反设备,并非是一般工薪阶层能消费得起的。对此,孙主任,您怎么看呢?
孙敏:在摄影器材的选择上,针对不同的摄影爱好者,我有着两种不同的看法。第一种,是针对于一些致力于摄影创作的人士,在经济条件的允许下,我建议“一步到位”,也就是说,购买尽可能好的设备,以免用上一段时间后发现无法满足自身的摄影需求而再次更换,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第二种就是针对那些寻求快乐摄影的人群,器材选择上,我主张“够用就行”。
记者:从1980年开始接触摄影,您就是摄影中的老行家了。在您看来,什么样的摄影作品才能称得上是好作品呢?
孙敏:大家都知道,摄影从大的方面来分,可以分为艺术摄影、商业摄影和记录(纪实)摄影三大类。艺术摄影往往注重的是其中的审美价值,摄影者可以通过丰富的手段加以创作。而记录摄影则侧重于其中所包含的新闻价值,要具有思想性,不可造假,也不可对原图进行不必要的加工处理。这就又说回到摄影器材的选择上来了,在我看来,真正的摄影往往比的不是器材的好坏,而是思想上的“丰满”。就比如拍摄一些突发性事件,不可能每次都是由专业的摄影师,专业的摄影器材拍摄的,大多都是用手机拍摄的,但它们胜在真实,胜在生动,胜在有灵魂。
记者:如何才能拍摄出好的摄影作品,孙主任,您能在这里传授一下您多年以来积累的经验吗?
孙敏:如何拍摄出好作品,我将这简单地总结为三点。第一,多看好的作品、好的文章,从中丰富自己的思想。第二,多拍,要知道,摄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活。第三,多交流,在与专业人士或摄影爱好者沟通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的摄影技能。